新课程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000字〗

摘要: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变厌烦上课为乐于上课,及如何更有效更全面地使用新教材,成为当前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一点经验。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探究式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指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次,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另外,要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权益的保护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见解,可以跟老师和同学说“不”,也可以让瞬间萌发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现。同时,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锻炼他们的口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心理自由。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便是为学生营造探求知识的快乐天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驱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988.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