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花瑶丧俗及文化功能探析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4600字〗

[摘要]湖南隆回花瑶是瑶族中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分支,分析花瑶丧俗的礼仪结构,并用功能主义理论探讨花瑶丧葬习俗的意蕴与综合功能,从中见出人类的葬式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花瑶;丧葬文化;文化功能

湖南隆回瑶族也称“花瑶”,自称“模岚”,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花瑶因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花瑶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花瑶”。据统计,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隆回花瑶共4998人,1985年人口统计5395人[1],现有人口12000余人,散居在湘南雪峰山东北的小沙江5个乡和司门区大水田乡。由于历史的原因,花瑶居住于崇山峻岭之间,山势险峻,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加上古代统治者所实行的“瑶汉分治”政策,使他们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始终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少与外界往来,至今仍然保留了他们先祖最古朴、纯真、鲜活的民俗、民风。20世纪90年代后,花瑶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引起各界对花瑶文化的关注,花瑶与“梅山文化”、花瑶讪歌、挑花、花瑶婚俗等民俗文化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从花瑶丧葬礼俗的不同侧面来阐释花瑶的社会生活与精神面貌。

一、花瑶丧葬主要程序

瑶族的丧葬因地区和支系不同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兴岩葬,现行土葬。“拉珈支”瑶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婴儿行挂葬。八排瑶人死后,行尸体绑于椅子上。出殡时,抬轿似的将尸体抬至墓穴入棺,人们称为“游尸葬”。花瑶普遍流行的一种葬式是土葬,其中又有一次葬和二次葬之分。但无论是一次葬,或二次葬,其丧葬礼仪都经历临终、报丧、入殓、停柩、奠祭、择地、出殡、下葬、守孝等过程。透过丧葬仪式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到,“鬼魂崇拜与祈求功利是瑶族丧葬制度的核心。”[2]

老人在病危临终前,儿孙须守在旁边,人死后,嘴里要衔一枚硬币,称为“含口钱”。然后孝子去河边“买水浴尸”,并替换上新衣;移尸入棺称为装殓,当日和次日要供祭。家人要守灵和哭灵,来吊唁的亲友也要陪着哭。出殓前要请道公做斋,还要做“清蛮”和“点兵”的项目,即清理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让死者带去享用。有的地方在入棺时,还在尸身下垫些钱,在死者手中放些饭团或用陶罐装些酒、肉、谷种,置于棺木中。这一切的意思都是要让死者在阴间过人一样的生活。

瑶族信“鬼魂”,丧葬极其讲究。对死者一般要“做法事”超度亡灵,瑶族巫师,自称沟通人鬼之间的使者,是一切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他可以“探鬼”、“问鬼”、“征服鬼”“禳鬼求福”。花瑶把灾祸、疾病都归吝于神灵,靠“瘪皈”消除。“瘪皈”与汉族放阴相似,即问去向,寻死者阴魂下落何方,处境如何。巫师装作已问明情况,将死者的话给后人“颁巩斜”,意为赐福分。死者家属一般请巫师为死者“瘪皈”两天两夜,或一天一夜,“瘪皈”的方法是巫师坐在四方火塘边,用竹片敲击着铜钟上的铁片,口里念颂“阳阳术语”,用这些“术语”寻神觅祖。同时握着法刀,在敲击“铜钟”的同时用左手握着“法刀”在地板上击响。巫师不停地念诵“阴间咒语”,目的不是要为死者超度,而是寻死者的阴魂下落何方,处境如何。寻见问明情况后,死者给后人“颁巩斜”,然后才转达“死者的话。”家人听到“死者的话”无不悲伤痛哭。死者未出葬前,由其亲属、朋友及附近的妇女陪同哭孝。死丧不送礼,远友近亲只来吃饭凑热闹,顶多拿几根香、几片烧纸来。出殡要请阴阳先生看时辰,一般是上午出殡,要请师公和道公“开路”,孝子随后,亲友送葬。瑶族没有固定的坟山,坟地一般由阴阳先生择定,葬时请阴阳先生定方位。

埋葬时,孝子要披麻服孝,行跪、选地定针,焚烧灵屋,念拜忏,三牲祭奠,绕棺做道场,棺柩上山后不下穴,等合适的时间才下葬。下葬时,有杀鸡祭穴送粮送钱之俗。出坟山后,主家要给上山挂夏人员每人两个年粑,并邀亲戚朋友回家吃饭。及至一定时间,请师、道公在家里给死者安上神位,算是入了祖先神列。

为父母守丧期间,春节不到任何人家拜年,即使是最亲的长辈家,也要出“破五”才去,并且无论宴会或一般聚餐,孝家都不能坐上席。另外还要挂“三夏”。“挂夏”时间在清明扫墓以前进行。死者家属为其先人“挂夏”大都邀请亲属戚友参加。“挂夏”的礼物是各色纸张、爆竹、肉、年粑、粮果等,此外,逢年过节都要按时祭供。

二、花瑶丧俗文化意蕴与功能

考古学、人类学资料表明,原始的丧葬仪式是最早的宗教,“最粗野最原始的宗教是围绕着‘死亡’产生出来的种种看法。”[3]马克思曾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他并没有否定宗教的社会作用等其他方面,认为宗教同时也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因此,我们需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探讨花瑶丧葬礼仪的文化功能。花瑶丧葬仪式是一种“身兼多职”的“多声部”混融性文化结构,通过丧葬文化功能的解剖,我们可以看到丧仪是花瑶沟通人神、维系集团、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认为,礼俗是个人和集团为了维系并发展其社会生活的一种生活技术,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丧礼是为了适应人的某种生活需要。

花瑶丧葬礼仪中包蕴的生死观念、崇拜观念、血缘观念、灵魂观念等体现了花瑶丧俗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1.功能

丧葬是宣传家族历史、前辈业绩,教育族人、家人团结奋斗和宣传各种思想的重要机会。在念祭文,唱丧歌中,有背诵族史、祖先业绩,介绍族史、颂扬祖先等内容,这些能教育后代爱族敬祖。花瑶丧俗中有许多事项,如买水浴尸、备买路钱、烧灵屋服丧守孝等都有其特殊的孝道教育功能。瑶族的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丧葬祭祀活动中,每年七月半,要将祖宗灵魂接回家供奉,月中烧纸人、纸船、纸马等,最后家人坐在一起,听家长诵念历代祖先之名,牢记在心并代代相传;“清明扫墓”也是常见的祭祀活动,一家一户或宗族集体扫墓,在这些礼俗中,就是集体通过仪式凝聚社会团结的需要,个体通过群体集合的仪式唤起集体力量并从中提升自我力量的心理倾向。

2.文化交流功能

花瑶是一个信仰多神崇拜的民族,巫、师、道混杂。花瑶保持着崇奉各种自然神及人鬼的习俗。清人著作多谈到瑶族“信好巫”,“信鬼崇巫”,所祭祀的神主要是祖先、人鬼,丧礼中师公信奉的神祇十分复杂,“宗教祭师身兼道、师公和巫师两重身份”[4],因此,花瑶丧葬体现了儒、佛、道的交融,体现了花瑶民间宗教文化的复杂多元性。隆回花瑶为古梅山蛮后裔,小沙江又为梅山文化之中心区,因此,古梅山的历史文化痕迹在当地现今民俗活动中保存较为完好。如汉族的“五服”丧俗、宗族墓俗,花瑶都袭用,花瑶丧俗受楚地丧俗影响很深,如招魂、喊魂等巫术都是楚巫遗风。

各民族民俗文化的相互传播也会对民俗产生影响,如瑶族流行清明上坟、烧纸钱的丧俗等。受汉民族的影响,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以及瑶汉文化的交融,花瑶传统的丧葬形式也日趋现代化,在一些富裕的花瑶家庭,丧礼中西洋乐队等的渗入使丧祭的宗教功能减弱,娱乐性与商业功能强化,丧礼的神圣性消解与世俗功能增加。丧礼对传统仪式发生了偏离,民众重构了传统仪式,并且转换了仪式的文化意义。

3.情感抚慰功能

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派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在分析人类对死亡的两重心理的基础上,揭示出仪式和信仰的情感抚慰功能。这就是对于死者的爱慕与对尸体的反感和恐惧。这二重态度的深层心理结构实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与对于永生的希冀。这种生之欲求的宗教抚慰基于情感,而非诉诸理智。死亡的仪式与信仰有着重要的心理情感抚慰功能。花瑶丧葬中,人死了,活者总是希望与恐惧交织着,花瑶对死者尸体的处理,不管是销毁还是保存,都是灵魂崇拜的观念在起作用。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它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对活人起着危害或保佑的作用。为了使生活安宁,人们便用各种不同的葬法来讨好死者的亡灵。如用金山、灵屋、钱粮招待死者,隆丧厚葬等,因为善待死者的肉体便可以使灵魂获得慰藉而保佑活着的人。丧葬仪式的对象,表面上是死者可见可感的遗体,实际上是死者无影无形的灵魂,灵魂与生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丧葬仪式不但是安慰死者的遗体,而且能抚慰死者的灵魂和帮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重生,完成生与死的转换。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总结过原始人受思维互渗律支配,总是对丧悼安葬竭尽全力,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满足,“如果对刚死的人的葬礼不是按照应有的那样举行,死者是能够惩罚整个部族的”,世人“害怕引起死者的仇恨,死人的报复比活着的敌人的报复更可怕。”[5]

4.社会整合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丧俗不但专使个人精神得到完整,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得到完整。人在死亡来临时,最近的亲属总要聚集一起,有时全村全寨人在一起,从而“死这专私的行为,任何人唯一最专私的行为,乃变成一项公共的事故,一项部落的事故。”[6](花瑶不论死者贫富,都有人主动操办各项事宜。亲友一般都来参加,加上彰显祖业、颂诵族史(村史、家史),更把家人族人聚合在一起,起了团结鼓舞人的作用。因此说,丧俗最具有团结群体、整合社会的功能。

花瑶内部形成了以姓氏为基础的几个大的宗族。每年清明节前后,各个宗族都要将全族男子聚集在一起召开“通族会”,共同祭拜本族祖先,公开讲述本族迁徙史与发展壮大的过程,各家各户还要在会上汇报一年来自家人口的增减状况,以便在族内增强“一家人”的强烈信念,塑造出一种“大家族”的繁荣景象。在重大的人生礼仪上,宗族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如果有人去世,负责安排葬礼的是宗族中有威望的长者,而参与者除了死者的直系子孙之外,还包括所有同族或有姻亲关系的家庭所派的代表。在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里,宗族遵守着祖先所传下来的一整套礼仪,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全族人的生活交往和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丧礼不仅是表面上所呈现的强化信徒与神之间的归附关系,实际上它所强化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对其自身社会群体的归附关系。社会成员通过仪式强化了个体对集体(或群体)的归附感,也就将微弱的个体力量提升到强大的集体力量中。在这个过程中,仪式就起到了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强化集体力量的作用。

花瑶丧俗是亲属家庭社会集团的大集聚,是沟通家庭、社会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另外,花瑶丧俗中的许多环节如祭拜哭奠、鼓乐鸣炮、抬柩上山等都是较为人多热闹的场合,加之丧仪本身近于程式化的表演,具有明显的聚众功能。此外,丧事活动的规模是家庭实力的显示,丧葬礼俗是花瑶的大事,程序繁多,讲究隆重,也是家庭显示力量、巩固地位的好时机。以上几方面的叙述表明,花瑶丧俗有助于增强内聚力和外抗力,整合社会功能。

人类的葬式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及宗教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英国的人类学家特纳(VictorTurner)认为,仪式存在着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它“为人们建构自身的社会与生活场景提供了一个反思性的空间”[7]。对花瑶丧葬习俗进行考察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瑶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文化面貌,从中探寻花瑶宗教信仰与思维方式,而且对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风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whyjlw/25134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