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中金融服务的现状、原因
[摘要]国家为了缓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业的政策,形成了一个自主创业的宽松政策环境。但自主创业环境除了政策环境,还涉及到商业环境。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自主创业的金融环境状况、原因,探究了银行对自主创业支持的制度建设问题。
[关键词]自主创业;商业环境;金融服务
一、引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00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而今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413万。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需要下大力气、苦功夫拓宽就业渠道。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等量资金投资于小企业,它所创造就业的机会是大企业的4倍。如果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小企业,劳动者就有65-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据来自APEC的21个成员统计表明,中小企业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各国、地区无不把中小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我国小企业太少,中国13亿人口,小企业只有700多万个。为了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鼓励小企业创业和发展,希望能够以此来活跃经济,促进就业。一般来讲,同样的资金,大企业通常是越大的企业、越先进的企业越是资本密集型的,它的资金的投入产出率较高,但是它用人量就相对较少。小企业一般来说是劳动密集型的,它的资金回报率可能并不是很高,但是它创造就业的机会很多。所以,世界各国对小企业都实行减税、免税政策鼓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对小企业减免税收,就是希望小企业活跃经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小企业间接地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
但是,鼓励小企业的发展,除了政府出台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即宽松的政策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商业环境。那当前我国自主创业的商业环境如何呢?
二、一种普遍现象——开户门槛太高
1.据近期中央电视台、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曾经联合做过一项调查——《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48%的人,他们的创业资金规模是在10万元以下。而且大部分自主创业者的创业资金规模也就是3-4万元,也就是说,目前创业者成立的都是小公司、小企业。
2.一例个案。徐先生大学毕业后,准备自主创业。他好不容易筹集了一笔资金,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一家公司,公司刚刚成立,注册资金为20万元。由于国家在自主创业方面的政策影响,公司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书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接下来在银行开户问题上遇到了麻烦。银行拒绝为他的公司开户,原因是该银行规定企业最低开户金额为100万,相对徐先生的20万差了一大截。徐先生跑了几家银行,情况均是如此。
本案中徐先生的创业资金相对大部分创业者3-4万元来说算不少了,但在银行仍然开不了户。拒绝开户的现象是个别情况吗?下表所示为北京中关村地区银行开户最低资金统计。
从上表看出,若按照北京中关村地区的开户要求,有将近一半的创业者无法开户,也就无法享受到银行便捷的服务。即使考虑到全国地域的差别,有些地方的最低开户要求可能会低一些,但由于企业资金达不到银行最低开户金额要求而无法开户的小企业比例应该是较高的。而《公司法》修订以后,把注册资本金的数额降低了,这个问题便更突出,可能3-5万元就成立一个新公司,这种情况在银行看来,就是属于太小的客户,它不愿意提供这种服务。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自主创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创业的资金可能就只有1-2万元,那银行更可能拒绝开户,从而使其创业之路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国家出台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而银行却设立如此高的门槛。显然,就银行开户的门槛来看,目前创业的商业环境并不大宽松。
三、银行拒绝提供金融服务的原因
1.银行有自己的经济核算指标。银行是个商业机构,它有自己的经济核算指标,有各种各样比例的业绩衡量指标,如吸收存款的比率、贷款的比率、收回贷款的状况,银行关注的是这些指标,在这些指标当中大企业的业务占到相当的比重,银行可能没有把小企业这块当回事,它认为可以忽略不计。相对做大公司,一笔业务的利润相当于银行做许多个小企业的类似业务,而许多小企业到银行开户,可能就是转个账,发个工资,银行认为在小企业方面得不到什么利润,反而会增加其人工的成本开支,银行得不偿失,致使银行拒绝为小企业提供服务。
2.资金是一切社会的稀缺资源。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下,金融产品的供给尤显不足,银行更加有机会去挑选客户,致使银行有了天生的优越感。此外,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而目前我国银行职员的“升迁”激励机制,容易走向“官本位”。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使得银行倾向于拒绝为小企业提供服务,这是银行的短视行为,也是银行激励机制方面的欠缺。
3.小企业存在的问题。(1)由于小企业实力较弱,其财务制度不建全。据调查,我国小企业有近50%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2)资信等级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小企业60%的资信等级在3B或3B以下,有些小企业开具空头支票,拿着支票到处乱填,使得银行觉得麻烦,因为持票人找到支票开具的相关银行去兑付的时候,发现这张是空头支票,银行就会觉得信誉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负面的指标,如果银行大量吸收小企业,但由于市场的无情,小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自生自灭的小企业很多,肯定会存在一批实际上没有业务,这个户可能就沉淀下来变成死户。如果“死户率”过高,也许这个营业所、支行就会受到它的上级行的处分。为此,银行为了规避其考核上的责任风险可能就会拒绝这些小企业。
4.银行员工中的寻租现象。如果严格按照银行所设立的注册资金的门槛的话,绝大部分的小企业(公司)是无法在相应的银行开户的。但问题是,有的能够开户,有的就不能开户。这些小企业为了能够在银行开户,通过各种各样的例外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破例,然后突破银行规定的界限,可以注册了。这就等于是银行给它内部职工、关系户人为地设立了一个寻租的机会,平白地给那些小企业增加了成本。同时也污染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腐败的滋生。实际上当寻租现象变得很严重时,它可能对银行造成的潜在风险非常大,如果银行的业务人员已经被金钱所收买,已经彻底丧失了作为一个机构、一个从业人员所应当具有的操守,这种小的腐败现象一旦被演绎放大,将造成银行经营的极大风险。
5.银行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有银行取代财政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融资工具、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但到目前为止,占存贷款市场份额60%以上的国有银行贷款仍然投向国有企业,约占贷款总额的80%。相对于经营大企业的收益和风险而言,小企业规模、资金量小,收益低,但风险大,银行自然也没有研究小企业风险测度、营销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的动力。在现行银行体制下,尽管国有商业银行丧失了相当部分的经营自主权,但在银行利率尚未市场化和政策性金融还没有彻底分离之前,对银行的经营绩效缺乏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加之中央银行近乎无限的支持,又无倒闭之虞,银行自然缺乏改革的动力。
四、加强银行对自主创业者的金融服务
1.鼓励自主创业,需要银行履行其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在我国确定的原则中,将国际商业银行通用的经营与管理内容中的“盈利性”变为了“效益性”,而效益性既包括银行的经营效益,也包括宏观经济效益,国家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将自身的盈利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但当前银行对自身盈利看得太重,而将其承担的社会效益置之不理,比如房贷,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不许盲目放贷,但所有的银行趋之若鹜,其原因是因为银行觉得房贷利息高,而且放贷时间长,它只要放出一笔可能就是30年的收益、20年的收益。可是相比国家助学贷款,政府反复地让银行贷,但每个银行都不愿意放贷,为什么?每一笔可能助学贷款额度都不多,利息也很低,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银行都不愿意做。同样地,现在国家鼓励自主创业,需要银行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商业环境,是银行履行其社会责任。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家要保证对四大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鼓励自主创业是国家既定的方针政策,作为国家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有义务为这项政策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对银行来说,银行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服务,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营销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实行培养客户的战略。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其机构网点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采用多层管理体制,由于结构层次多,在客户管理上必然有一个分工,级层高的机构管理大客户,级层较低的机构管理小客户,这种分工在战略上要求注意培养潜在的有发展前景的客户,因为现在的小客户将来有可能成为大客户。因此,对于处在级层较低的基层分(支)行在选择客户上要发展和培养那些潜在的优良客户。虽然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规避风险是其重要的准则。但银行规避风险并不是把有风险的业务全都放弃不做,因为这类业务中有风险,同样它也存在商机。关键是银行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防范风险的制度、机制。
3.商业银行设立另类考核指标或由大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商业银行,有些已经股份化,或者已经上市了,它要回归自己的商业本性,许多银行着力强调这一点。银行可能会提出,国家能不能设立政策性的银行,类似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是提供大学生助学贷款、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行政策扶持。但是从近期来看,这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多小公司等着开户,那么多大学生等着贷款,银行不能让这些人都等着国家先去成立一个政策性银行,再来做这项工作。现实的做法是:首先,政府要对银行进行善意的规劝,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一个另类考核的指标,不要设立门槛逼分行、支行、分理处拒绝接受这类小客户,但是银行在对下级机构的考核指标上可做另外的安排,不至于因为吸收小客户就可能在业绩上受影响。其次,可以更高程度地开放金融业务。金融业的管制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使开设银行,或者信用机构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一点。因为有些具实力的企业可能愿意扶持、培育这些小企业,由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出资成立一个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用于资助小企业的成长。一旦这些小企业得到发展,那么扶持企业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小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4.改革银行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的灵活性和激励性。从当前银行的经营制度方面来看,银行主要面对大企业,从大企业、优质客户的角度考虑自身的经营,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激励动力。我国加入WTO后,已经到了金融放开的时间,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优质客户的竞争在所难免,一些优质客户可能因此流失。但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后方阵地”。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乡镇企业来吸纳过剩的劳动力,以实现农村与城市的“趋同”,这种发展道路使得农村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日益显现化。而在中小城市、农村中存在的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这就要求银行下力气去研究经营小企业业务的办法,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培育新的优质客户,从而增加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获利机会,从容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一个好的创业环境的形成,需要政府出台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减免税收、制止乱收费、减低门槛等;银行应该给这些小企业提供充分的、到位的服务来完善这个环境;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部门,比如舆论、媒体的大力宣传等等,这个环境是各部门共同促成的。既然国家要保证对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银行就有义务从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去着眼,此外它们也可借鉴国外银行对小企业的一些做法,开动脑筋,制订一定的办法,使得银行既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又可以积极地为小企业做一些实事,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的商业环境。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ryjlw/210947.html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农村行经营转型问题研究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国际金融论文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