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我锻炼、体验成功乐趣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200字〗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观的更新,现代体育教学正逐步朝着求立体、多层次、重效果、讲效益的方向发展,已研究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为出发点,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培养学生的自练能力作为归宿点,最终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自我锻炼能力。本学期,学校以“主动探究,学会学习”为教改总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本文试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会自我锻炼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体验成功乐趣”的教学新模式谈对本课题的实践与认识。

一、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传统体育课的一般模式大致可以这样归纳为:

师生问好—→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反馈练习—→总结归纳—→放松操。

经过十年多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摸索,我初步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便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管理和实践操作,有利于教学大纲的实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忽视了使学生对于运动和其对体育乐趣进行初步体验的新鲜感。③学生“练”的规律统制了“学”的规律。④学习气氛容易沉闷,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宜诱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不够活跃。

二、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初具模型

我研究的新模式的框架结构如下:

激情导入—→尝试练习—→集体比赛—→归纳总结

(寻求切入点)(自我选项)(自我验证)(体验成功)

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不同的心理特征,我进行了不同的大胆尝试: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由于学生的直观模仿占优势,且具有活泼、好奇等特点,因而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让学生边玩边学,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并进行大胆创造。教师可以安排跳绳、游戏、小足球等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找伙伴、自选内容,在教师特定的范围内进行锻炼。学生将会个个生龙活虎、尽情玩耍。

中、高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渐明显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性别、体型、认知等差异,在各个练习阶段认真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分层教学,让学生从“失败”与“挫折”中获得成功感。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地完成动作,以提高他们自我体验、自我支配、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实践、探讨

3—1:学会自我锻炼

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怎么样将体育课堂上的学习转化为相应的自我锻练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进行调查。根据学生一些普遍感兴趣的教材内容,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选项教学。力争在小学阶段,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的运动技术和基本技能,如乒乓球、篮球、小足球、中长跑等,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自我锻炼的方法和能力。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37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