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作文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200字〗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习作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的一员,而评价就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则真正地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一、互评互改的前提

1、“互评表”导向

习作讲评,不要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习作“写好后,要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参加讲评。这样的互动除了能了解学生习作态度、习作习惯、习作水平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习作特点,习作习惯。让他们认真地反思,认真地回顾,把自己最真实的习作过程展现出来。同时,学习伙伴的参评很好地将学生习作兴趣,习作态度,积累素材,作品交流等各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再现出来,也就是说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过程。

2、“采风卡”导写

我们的习作评价表中的第一项是针对小学生习作资源暨习作选材的评价,为此专门设置了文前采风卡。这一文前采风卡出现的灵感来源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这张卡片,在学生习作前一周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根据提示有目标地去收集下次习作所需要的资料,并且有选择地将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感受,收集到的材料写到采风卡上,为己所用。在互评互改时带上采风卡,在互评的过程中既可实现资源共享,又可引导、帮助学生对习作进行更深入地思索。

二、互评互改过程的实效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是与同伴发生交互作用。因为与同伴交往中,儿童才会把自己与别人的观点比较,从而认识有别。儿童写作文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与同伴交往中,才开始摆脱权威束缚,相互尊重、协作。和同学交换作文,是大家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大家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

互读互评互改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也最需要合作精神的一个环节。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认真负责的的作文评改中,同时还能起到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的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勤奋向上的学风。做法是:在学生自评之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每人必须发言,可用符号划出文中优美之处,肯定成绩和进步,允许“听众”各抒己见,还允许作者解释说明,,也可修改的不足之处,说出自己的阅读意见和修改建议,最后由学习组长执笔在小组评价表中写出评语、等次。一个轮回之后,一篇新的,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智慧的新作诞生了。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1041.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