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困惑与反思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200字〗

高中美术课主要的是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高中美术欣赏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内容,但纵观现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与学,却让我们感到困惑。

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1、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美术欣赏课的空间。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重的程度,严重阻碍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度,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是一种摧残式的教育,是一种掠夺式的教育。学生每周学习时间高达70多小时,而在这70多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欣赏课却只能和音乐课共享45分钟的时间。学生的精神负担已大大地超过这一年龄阶段的精神压力,压力只会让学生从厌学、弃学到辍学,让他们拼命地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考试上,谁还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美术欣赏课上。

2、教师的配备是制约美术课发展的“瓶颈”。

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担任,而就山西省2005年高中教师全员培训中美术教师培训班的一次统计,达到此项要求的教师不到15%。山西省现有的360所正式高中学校,参加培训者为179人,占应配备教师的49.72%;缺额教师为50.28%(亦可见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不够)。其中,本科生18人,占所来人员总数的10.06%;大专生148人,占所来人员的82.68%;中专生13人,占所来人员的7.6%。在这些教师中,专职美术教师为158人,占88.27%;兼职教师21人,占11.73%。山西的数据其实反映了大部分高中学校美术师资的一般面貌,从中可见教师配备离标准要求的差距,更让我们感到美术欣赏课所受到的制约。

3、教师理论水平的局限性制约了美术欣赏课的发展。

教师的理论水平来源于师范学校的培养,但是拥有了本科学历的教师也在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养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而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养。

4、教材让学生知识难以下咽。

现有的教材更注重专业的系统性和知识点的完善,而与其他人文学科融汇不够,没有形成更为开放的知识环境;美术教育与时代联系不够;对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没有足够的关注;审美意识教育相对淡薄,结论观念老套陈旧,缺少时代气息,容易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对于一些作品的欣赏措辞过于主观和肯定,限制了学生在欣赏中拓展空间,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欣赏。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613.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