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200字〗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流光溢彩的千古绝唱,蕴涵了五千年渊源,蕴涵了五千年光辉璀璨的华夏文明,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如何开启古代语言文学的府库,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传统文言文教学状况

近几年,对文言文教学的批评越来越多,最集中的一点就是对文言文教学中执行的“师讲生记”的教学模式的批评。这种教学模式让教者头疼,学者厌倦;费时最多,收效甚微。

文言文是高考的重头戏,文言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言文教学只局限于几个通假字,几个一词多义,几个词类活用,几个重要句式等等,只是几个知识点的罗列,而对课文内容涉及较少或根本不讲。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这些风干的语言,学生当然是食之无味。教学效果如何呢?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看到一个实词,也能想起它的各种义项,但很准确定在文中到底属于哪一个义项,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使文章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愿学、爱学的东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究。

首先,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了《苏武传》,学生就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也会被《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中的至爱亲情深深打动。学生多和这些杰出的人物“对话”,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这样就会形成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其次,文言文是汉语言的载体,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和运用现代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凭借。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组织构思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继承这些文学作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最后,文言文素养是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今天有人主张中学生只读白话文,文言文已经是“死语言”让学生远离文言文。可是,我们看一看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文学大师们取得的成就,说明学习文言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文学大师们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巴金、冰心、郁达夫等都对古代经典很精通。再说,如果一个法国人不会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们就会嘲笑他,可《巴黎圣母院》就是法语的文言文。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发展到哪一步呢?如果高中生对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能说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吗?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954.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