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特色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600字〗

摘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高职“两课”教学必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突出包括市场经济理论、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教育在内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印式多媒体教学方式,学习成绩评价综合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广两课”教学;特色

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特殊性,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都应有自己的特点。目前仍有不少高职院校的“两课”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开设课程和实施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与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极不相应,难以实现“两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而且遭到学生的冷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必须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突出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两课”教学把学生锁定为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社会人,把教学内容定向在“第一线”,结合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定向性的教学内容。在进行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按这种“定向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其道德品质。这里的“定向性”是动态的、发展的,具有时代特征,新形势下应突出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市场经济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中。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需要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价值,熟悉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两课”教学中加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分量,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则、规律去做人、做事。

(二)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特点在“两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大都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两课”特别是德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的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德育课应细化为品德修养、职业道德、法律基础三部分,并以职业道德为重点,把这三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对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它们的特点而有所侧重。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只能加强,不可削弱。从职业道德层面体现“先教育,后上岗,严格持证上岗”的劳动准入制度,是市场对高校德育的现实要求。

(三)创新意识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最困难、最薄弱的环节。高职生素质普遍存在的最深层的缺欠,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仅仅把眼光停留在从人生观、价值观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这个认识层面上,还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不能充分显现“两课”固有的创新教育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解决就业问题只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底线,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才是高职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从学业到就业,再到创业,是一名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

意识对能力、技能有引发、导向、调控作用,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基本点是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德。而培养“精神”、“思维”、“品德”,正是“两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两课”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它们既是创新的产物,又是创新的思想武器。在教学中,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生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突破,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品德和创业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尊重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提高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求真务实、大胆质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充分发掘“两课”的创新意识教育内容,在“两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是新世纪、新阶段改进和加强“两课”教学,提升“两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二、突出社会实践教学和职业道德素质训导

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是“两课”教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信息双向流动过程。正是在这个有输出、有反馈的信息交换过程中,思想、观念受到支持、验证、修正,得到发展,并内化为主体的心理定势。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认识规律,力求将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社会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理论的力量和“两课”教学的价值,有助于理论在学生心灵中扎根,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有机会透过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而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两课”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是提高“两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359.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