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700字〗

当前,研究性学习已为广大教师所青睐,国务院也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则会大为逊色,甚至流于形式。究其因,大多数是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时,思想仍是封闭的,研究的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学生无自主选择的权利。研究中处处“启发”学生,甚至沦入问答式教学,严重挟制了学生的思维。研究表达机械单一、无创见、无个性。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合作地进行研究,个性鲜明地进行表达。

一、开放研究内容——注重延伸,尊重差异。

确立研究内容应体现开放性,要以文为本,但又要高于文,注重延伸;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反对整齐划一,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研究内容。

1.注重延伸。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引导学生选择研究内容时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但绝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应适当地扩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获取丰富的知识。如教学《草原》时,学生在预习、学习、作业中,都自主地选择了研究内容。预习时有:(1)老舍的生平、代表作及写作风格。(2)草原有哪些特点?我国有哪些有名的草原?学习时有:(1)作者写草原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草原有哪些民族风情?(4)如何动静结合地描写事物?如何使用比喻句?作业时有:(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惯?(2)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分裂。研究的内容有效地延伸至各科,把语文和自然、社会等融为一体。既有文学的感悟,又有思想的熏陶;既掌握了有关草原的知识,又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学生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审美情趣,增强了爱国热情。

2.尊重差异。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兴趣、思维、能力等各不相同。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持续发展。教学《林海》时,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内容。(1)大兴安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2)作者写林海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为何三次写到亲切与舒服?各次的感受同吗?(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指的是什么?结合我们生活的环境谈体会。第(1)(2)个内容较浅显,第(3)个内容较难。但都可以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研究。第(4)个内容难度更大,需要学生根据课文联系生活经历进行研究。只要学生能解决,不管他们选择的是哪个层次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决不能“齐步走”,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研究。当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挑战自己,不断向高目标迈进。

二、开放研究过程——突破时空,自主合作。

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索。教师不要以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判断者的身份出现,课堂上不要把什么都讲得明白无疑,不要老是一锤定音,要留有空白,存有疑点,激发学生研究。研究时,要突破时空的制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进行深入研究。

突破时空。研究的时间不能仅限于课堂,应该向课外拓展。课前可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预习性研究。课后可针对内容挖掘深度、广度,进行拓展性研究。如教学《凡卡》时,学生课前搜集了契诃夫及1886年俄国的有关资料,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后研究了凡卡的梦、凡卡的最终命运及契诃夫的其他名著。研究的空间也超越课堂的范畴,可在家中、图书室等,根据需要灵活自如地、随时随地地进行研究。研究时资料的收集途径更要突破课文的狭小范围应拓展到其他学科、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网上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中,处处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590.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