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公立医院规范管理与发展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
法可依、依法办院是医院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观,以为病患者热忱服务解除病痛为荣,以损害病患者利益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行医谋私为耻。实施责任追究,在提高自警自律能力上下功夫,对败坏医德医风,违反行业行风纪律、严重侵害病患者利益、有损医院形象的违规者实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警自律能力为构建和谐医院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二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一是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制度。虽然近年来,我县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是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在有的地方有的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加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败坏卫生行业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形象,是医药管理混乱、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严格规范医院采购药品的行为,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医院药事委员会作用,医院的药品采购和使用必须由药事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要实行科室民主管理,将科室的人事安排、资金使用、设备购买等比较重大的事项纳入科室民主管理,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内。二是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促进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最不满意的问题服务质量差和医疗费用高。而医疗费用高的主要原因又是药品价格虚高。实行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办法后,不仅使虚高的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还将质优价廉的一些药品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挂网后直接供医疗机构采购,这对于满足不同层次的病人就诊需求提供了条件。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抓好网上采购药品使用情况监管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开方用药监督制度。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二级以上医院要建立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临床路径,促进临床诊疗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要大力推行大型设备检查报告互认制度,推进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医德医风档案制度,二级以上医院要实行医生不当处方院内公示和点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医生诊疗行为,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防止和纠正开大处方、乱用药、滥检查等增加病人负担的行为。三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医药收费的行为。价格和收费是病人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医药收费上级已有明显的作价规定,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执行。要按照院务公开、医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将价格的变化情况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住院用费清单制度,实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公示和查询制度。增加收费透明度,住院病人每日清单要按统一的《住院病人费用明细清单》格式,做到一日一清。要在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门诊费用清单制度,医院在向患者出具发票的同时,必须向患者出示门诊和住院费用明细清单,让医院清清楚楚收费,病人明明白白消费。二、公立医院如何体现公益性近年来各公立医院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机构公益性质弱化、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监督薄弱等方面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我们就“怎样理解、落实及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进行探讨。(一)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首先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难以体现大型公立医院及医务人员对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技术与劳务报酬;其次是公益性事件所需要的收费支撑不够,医院无法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获取合理收益,大型公立医院肩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等公益性责任,将很难落实;三是人员编制、人力成本和激励机制存在老大难问题,人事管理存在体制和机制的约束,成为激发公益性的老大难问题;四是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家正处于转型期,落实公立医院公益的突出难点是国家投入不足,加上鼓励创收、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运营机制,导致维持公立医院转动主要依靠医疗服务和药品收入,不仅公益性淡化,也加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以,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重要根源;五是待遇政策定位不明确,从理论上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是明确的,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仍不清晰。目前状态下的公立医疗梦见实际上是国有的架构,事业单位的职工,企业化的管理,半事业半企业的待遇,这种政策定位不明确的情况,影响公立医院保持其公益特点。(二)公立医院如何保证和体现公益性一是根据我国的实际,通过明确公益性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增加政府投入、加强监管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即将出台的新医改的核心是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国家须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至少每年的国家卫生支出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比重,同时解决好投入的有效性问题;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资格制度,解决院长职业路径和身份问题,是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关键;三是公立医院改革也要顺应形势进行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转变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医疗模式,建立考核质量及为患者、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通过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对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等做到实时监管,同时通过成本控制,资金的有效配置,物流的有效整合等,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标准化的临床诊断路径,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最优化的工作,并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四是用信息化创新医院管理模式,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瓶颈;五是立足公益,完善监督约束制度,公立医院所提供的产品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所需的医疗保健服务,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立医院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责监督制度。 领题人:罗敏华 课题组成员:徐声东 陈晓康于学能执笔人:陈重文
新形势下上饶县公立医院
规范管理与发展调研报告国务院批转的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当前中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社区卫生资源不足、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运
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规划》确定了在2010年基本建成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并坚持公益性质,国家即将推出的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也确定了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发展方向,根据上述要求,我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就我县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规范管理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法可依、依法办院是医院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观,以为病患者热忱服务解除病痛为荣,以损害病患者利益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行医谋私为耻。实施责任追究,在提高自警自律能力上下功夫,对败坏医德医风,违反行业行风纪律、严重侵害病患者利益、有损医院形象的违规者实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警自律能力为构建和谐医院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二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一是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制度。虽然近年来,我县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是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在有的地方有的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加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败坏卫生行业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形象,是医药管理混乱、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严格规范医院采购药品的行为,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医院药事委员会作用,医院的药品采购和使用必须由药事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要实行科室民主管理,将科室的人事安排、资金使用、设备购买等比较重大的事项纳入科室民主管理,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内。二是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促进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最不满意的问题服务质量差和医疗费用高。而医疗费用高的主要原因又是药品价格虚高。实行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办法后,不仅使虚高的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还将质优价廉的一些药品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挂网后直接供医疗机构采购,这对于满足不同层次的病人就诊需求提供了条件。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抓好网上采购药品使用情况监管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开方用药监督制度。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二级以上医院要建立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临床路径,促进临床诊疗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要大力推行大型设备检查报告互认制度,推进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医德医风档案制度,二级以上医院要实行医生不当处方院内公示和点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医生诊疗行为,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防止和纠正开大处方、乱用药、滥检查等增加病人负担的行为。三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医药收费的行为。价格和收费是病人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医药收费上级已有明显的作价规定,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执行。要按照院务公开、医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将价格的变化情况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住院用费清单制度,实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公示和查询制度。增加收费透明度,住院病人每日清单要按统一的《住院病人费用明细清单》格式,做到一日一清。要在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门诊费用清单制度,医院在向患者出具发票的同时,必须向患者出示门诊和住院费用明细清单,让医院清清楚楚收费,病人明明白白消费。二、公立医院如何体现公益性近年来各公立医院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机构公益性质弱化、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监督薄弱等方面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我们就“怎样理解、落实及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进行探讨。(一)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首先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难以体现大型公立医院及医务人员对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技术与劳务报酬;其次是公益性事件所需要的收费支撑不够,医院无法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获取合理收益,大型公立医院肩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等公益性责任,将很难落实;三是人员编制、人力成本和激励机制存在老大难问题,人事管理存在体制和机制的约束,成为激发公益性的老大难问题;四是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家正处于转型期,落实公立医院公益的突出难点是国家投入不足,加上鼓励创收、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运营机制,导致维持公立医院转动主要依靠医疗服务和药品收入,不仅公益性淡化,也加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以,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重要根源;五是待遇政策定位不明确,从理论上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是明确的,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仍不清晰。目前状态下的公立医疗梦见实际上是国有的架构,事业单位的职工,企业化的管理,半事业半企业的待遇,这种政策定位不明确的情况,影响公立医院保持其公益特点。(二)公立医院如何保证和体现公益性一是根据我国的实际,通过明确公益性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增加政府投入、加强监管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即将出台的新医改的核心是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国家须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至少每年的国家卫生支出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比重,同时解决好投入的有效性问题;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资格制度,解决院长职业路径和身份问题,是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关键;三是公立医院改革也要顺应形势进行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转变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医疗模式,建立考核质量及为患者、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通过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对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等做到实时监管,同时通过成本控制,资金的有效配置,物流的有效整合等,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标准化的临床诊断路径,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最优化的工作,并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四是用信息化创新医院管理模式,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瓶颈;五是立足公益,完善监督约束制度,公立医院所提供的产品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所需的医疗保健服务,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立医院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责监督制度。 领题人:罗敏华 课题组成员:徐声东 陈晓康于学能执笔人:陈重文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ybg/343350.html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ybg/343350.html
上一篇:我县卫生民生工程工作调研报告
下一篇: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调研报告
- 7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300字
- 1400字
- 1500字
- 1600字
- 1700字
- 1800字
- 1900字
- 2000字
- 2100字
- 2200字
- 2300字
- 2400字
- 2500字
- 2600字
- 2700字
- 2800字
- 2900字
- 3000字
- 3100字
- 3200字
- 3300字
- 3400字
- 3500字
- 3600字
- 3700字
- 3800字
- 3900字
- 4000字
- 4100字
- 4200字
- 4300字
- 4400字
- 4500字
- 4600字
- 4700字
- 4800字
- 4900字
- 5000字
- 5100字
- 5200字
- 5300字
- 5400字
- 5500字
- 5600字
- 5700字
- 5800字
- 5900字
- 6000字
- 6100字
- 6200字
- 6300字
- 6400字
- 6500字
- 6600字
- 6700字
- 6800字
- 6900字
- 7000字
- 7100字
- 7200字
- 7300字
- 7400字
- 7500字
- 7700字
- 7800字
- 7900字
- 8200字
- 8500字
- 9100字
- 9400字
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