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44推荐〗〖字数:10500字〗
关于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

调 研 报 告

根据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08年11中旬起,由县政协主席祝家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红英、县政府副县长黄统征等领导领题,由县政协办、教育局负责,组织开展了“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县政协黄立新副主席的带领下,采取实地
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深入到县中、二中、职校、一小、二小等县城各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小学实地调查,分别召开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育界老专家座谈会,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近几年我县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对我县如何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状况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375所。其中普高11所(公办4所,民办7所),职高7所(公办1所、民办6所),初中25所(公办24所、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公办4所、民办4所),中心小学25所,完小115所(公办113所、民办2所),村小91所,教学点92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和幼儿园292所。在校中小学生13.5万人,在校学前幼儿1.72万人。在职教职工6242人,其中普通高中340人,职业高中63人,初中2541人,小学3234人,进修学校29人,特殊教育学校6人,县直幼儿园29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一是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2005年、2006年义务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9157万元、11477万元、12159万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4.7%、25.3%、5.9%,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2003万元、13866万元、134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5.5%、3.8%。教育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分别为:1.7%、9.8%、2.1%。二是预算内生均事业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2005年、2006年义务教育生均事业经费小学分别为659元/生、816元/生、830元/生,初中分别为721元/生、1018元/生、1141元/生。三是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实行了封闭运行管理,确保了按时足额拨付到们。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在岗教职员工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686人,大专学历2021人,中师学历1739人。中学高级职称357人,中级职称1988人,初级职称3935人。仅县中就有12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大力实施了“名师工程”,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比学赶超的各种竞赛活动,狠抓了校长队伍的管理,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起步早、力度大,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通过调整,初中小学由2000年的29所减少到现在的23所,完全小学由2000年的185所减少到现在的124所。初小由2000年的151所减少到现在126所。2007年,又开始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将茗洋中小学、汪村中小学、石狮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通过政府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渠道,投资2600多万元启动县二中、县一小扩建工程,目前县二中新教学楼和综合大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县一小办公楼正在加紧施工建设,确保明年秋季开学全部投入使用。两所学校的扩建工程,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新增教室120间。

4、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自200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农村教育信息化装备资金2076万元,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计算机2468台,双向闭路教学系统15套,语音设备39套,老师备课系统1套,卫星远程教育设备35套,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善。2006年,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上,县教育局作为全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唯一代表作了先进发言。我县对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一直没有放松,通过各种渠道补充中小学的藏书量,并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2007年启动了“精读百书”工程,投入85余万元购买图书,发放到学校,人手1册书,并以每年新增85万元图书的投入来实施该项工程。目前,我县有“全国优秀学校”1所,“省示范性学校”1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

5、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县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图可以直观说明。

近几年全县中考达优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

年份

平均分

及格率

及格率

全市排位

优秀率

优秀率

全市排位

2001

38.4

第十一位

10.2

第七位

2002

47.42


九位

13.63

第六位

2003(初中学制转换)

2004

378.7

41.24

第五位

10.7

第五位

2005

398.58

50.05

第五位

20.18

第三位

2006

422.13

55.84

第四位

29.46

第一位

2007

432.03

57.53

21.89

高考成绩更有质的飞跃。近几年来,上饶县高考屡传佳音,县中上二本线以上人数逐年递增。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达10余人之多。

上饶县近五年高考上线人数比较

年份

考生总数

文 科

理 科

二本以

上总数

一本数

二本以上数

一本数

二本以上数

2003年

1787

20

65

116

216

417

2004年

2232

13

64

151

314

542

2005年

2507

19

120

210

610

730

2006年

2158

31

150

155

470

620

2007年

3721

22

151

168

504

672

全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吸引了不少县外学生慕名前来。据统计,在县中的现有学生中,外县和市区学生达到1300余人,县一小在市区影响力也较大,吸引了槠溪河对岸的龙潭村及市区学生就有150余人。

二、当前我县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我县“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战略的顺利实施。

1、教育投入不足,城区办学条件滞后。城区学校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调查中发现,县二中有学生总数近5000人,初中平均班额达66.47,高中也达59.74。县六中拥有学生1500多人,但无校舍,只得租用教学用户。小学班额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级近80人,县一小在校学生3780人,学校占地面积20亩,还包括教师家属楼,生均占地仅4平方米,而按省定标准,生均占地应为15平方米,课间操时,一年级学生只能在走廊看,其他学生也拥挤不堪。由于学生过多,县一小、县二小等校只得把语音室、微机室、试验室挤占为教室。

2.学校负债严重。据统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计负债2517万元。其中“两基”负债校建工程款约1008万元,其他历史性负债和近年来新增公费医疗、校建等负债约计1509万元,县城学校负债尤为严重,如县二中149万元、县五中94万元、县四中72万元。负债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学校“一费制”以后,学校教育经费入不敷出。二是教师公费医疗学校负担部分财政没有解决,全县支付教师公费医疗资金每年约在210万元。三是“两基”以来,学校欠下的校建工程款。

3、学校布局不科学。目前,我县城区面积扩大到1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了3倍,达9万余人。但是,学校还是原来的布局,且这些学校的占地基本框定,已无扩展的空间。根据《义务教育法》和《上饶市城区学校网点布局规划》,县城教育发展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校网布局小学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初中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而我县城区仅有一小、二小两所小学,较多学生就学距离远远超过500米。根据规划,至2020年旭日片区人口将有18.2万人,罗桥片区人口将有3.5万人,届时旭日片区小学生将达1.8万人,初中生达1.2人。罗桥片区小学生达3500万人,初中生达2200人。现有的学校尚且不能满足目前所需,今后这些新增学生的安置更是问题。

4、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全县3234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300余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而且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四是教师素质城乡差别太大。县城教师队伍相对素质较高,而农村小学,尤其是有些村小,不是代课老师,就是老弱老师,正规学校毕业的几乎没有。而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好的教师,由于县城考选,也都往城里挤,农村学校往往空培养了一番,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起到预想的带动作用。

5、教育管理机制不灵活。学校是培养人的基本教育组织,现代学校的核心功能就是追求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也是构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基本要素。上饶县教育经过多年努力,教育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没有在全市具有标志性品牌的学校。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不配套、不灵活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6、教育环境不优。尽管我县出台过“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的规定,但收效不是太明显,有些部门与单位还会到学校进行不必要的检查,造成了学校管理者的疲于应付,不能专心进行学校管理。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一小原本出口狭窄,且小摊小贩围满路口,不仅造成学生出行不便,也会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如今我县职校只得自己外聘专业教师。二是基础设施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而且去年又刚搬到新址,一切建设还得从头开始,已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

8、民办教育发展不全面。上饶县的民办教育虽然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民办教育的经营模式、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带有相当的自发性。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着相当的经验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办学理念、经营模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大部分的民办学校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民办初中学校由于竞争的需要,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过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造成学生身心超负荷,影响了学生在高中段的进一步发展。

三、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总体目标及对策建议

(一)总体目标

调研组认为,要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必须先有一个总体目标。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现状,调研组试提出如下一个打造教育名县的总体目标:从2008年到2012年,通过5年努力,力争把我县建设成全省范围内名生辈出、名师荟萃、名校叠现的教育名县,形成县内生源不流失,县外学生纷纷来我县就学的良好的氛围。即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成绩优秀率达5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其中普高和职高的比例为1:1,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0%,每年至少有5人上清华、北大分数线,实现名生辈出。培育名师500名,其中县级名师465名,市级名师20名,省级名师15名,实现名师荟萃。建设省重点高中2所,省级职业技术示范学校1所,全县基础教育阶段省级基础教育示范校总数达50%,实现名校叠现。

(二)对策、建议

由于我县教育存在着困难和不足,虽然目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要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还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全县上下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围绕上述总体目标,调研组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制订出台一个《关于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规划布局教育网点、打造各级学校品牌、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高位推动,形成全县上下尊师重教、推动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效的发展战略。

1、实施教育投入优先战略。投入是打造教育名县的根本保证。要实施教育投入优先战略,坚持“三增长”原则,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协助、配合税务部门征足、征好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基金、职教基金。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可以考虑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加强对基建、修缮等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实施学校布局规划战略。教育城市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拉动县域经济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结合城西(县城)和农村城镇化规划建设要求,着力推行“三个集中”,即:高中教育集中在县城,初中教育集中在县城和中心乡镇,小学教育集中在乡镇和中心村,实施新一轮全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

(1)合理布局高中教育网点。要打造城西教育品牌,普高教育要做强做精,并集中在县城。一是进一步做强做优县中,加快县中扩建工程实施步伐,办学规模达到8000—9000人。二是做大做强县二中,县二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已配套,可重点向高中教育发展,逐步扩大高中规模,初中逐步脱离,力争建成市级、省级重点高中。三是在罗桥和旭日交接地域内新建一所高中学校,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加上民办高中学校,县城高中在校生将达到2万人以上。同时,继续允许县三中、县五中办高中,为扶持县三中、县五中发展,可分别冠以上饶县第二、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使这两所学校享受职高的政策待遇(国家每学年生均补助900元)。

(2)合理布局县城中小学网点。承担县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学任务的公办学校主要是3所。一是收回国信学校在原地建设县七中,国信学校占地100亩,可建设一所在校生3000人的高标准初中。二是收回信芳学校在原地建设县六中,招收凤凰大道以南学区初中学生,信芳学校占地40亩,可容纳在校生1500人。在三清山大道以北学区扩建县四中,使其规模达到3000人。

承担县城小学教育任务的公办学校主要有四所,分别是县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其中县一小、三小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学校办学规模分别是3000人。县二小要搬至进修学校内新建,进修学校则迁至二小。在工业园区高松岭附近新建县四小、在校生数达到2000人。在国信附近还要新建一所小学,规模为2000人左右。如此,县城小学生就学就可近距离,而且学校规模也不会太大,有能力做成精品学校。县城幼儿生数达到2000人,特教学生100人。

(3)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网点。我县农村中小学数量较多,一方面教育投资不足,师资缺乏,另一方面又因教育规模、布局不甚合理而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因此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乡镇教育资源调整和重新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减少投入、增加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议按照“整体构思、分步实施、重点发展、形成规模”的调整思路,撤并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中小学,扩大中心乡镇中学规模和乡镇、中心村小学规模,达到学校网点和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

3、实施县城学校品牌战略。要打造教育名县,吸引更多的人学在城西,就必须有一批名牌学校。近两年来,要根据我县财力,先集中力量分别打造一所高中、初中、小学的品牌学校,让它们成为城西的标志性学校、龙头品牌学校,成为全市中小学中环境最优、设施最全、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成为花园式、园林式的读书场所。

(1)继续扩大高中品牌效应。一是继续做优县中。这几年来,县中在全市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很多县外学生也慕名而来。因此,要保护好当前县中的美誉度,在抓好县中扩建工程、提高县中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要集中全县的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到县中就读和任教,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争创更好的高考成绩,吸引更多的外县学子到城西就学。

二是建强二中。继续加强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初中从二中剥离出来,大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着力将其建成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与县中互为补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2)重新打造初中龙头学校。在将初中从县二中逐步剥离的同时,高标准建好和办好县六中、七中,集中初中学校的优势资源,将此两所学校建成我县初级中学的龙头学校,逐步取代县二中初中部在我县初中的龙头地位,从而保证初中从县二中剥离后,仍然有初中学校的“领头羊”。

(3)大力建美一小。县一小原先为“全良小学”,在全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让它成为花园式小学。要对现在的学生进行分流,腾出更多的空间以加大环境美化等建设

4、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战略。农村教育特别是边远乡镇村中小学是我县教育发展的“软肋”。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大力做到“四个均衡发展”。

(1)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加大城乡挂钩力度。实施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合挂钩制度,充分发挥县城学校及中心小学在学校管理及课程改革中的辐射、管理和指导作用,加强校际之间横向联动活动,即联合研究课题、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联合组织专题教研活动、联合组织校本培训等,帮助村小寻找课改的支撑平台和发展抓手。

(2)领导之间均衡发展一一校级领导挂职锻炼。好学校必须有好校长,学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发展。为尽快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可实行每学年农村学校派一名校级领导到县城学校跟班学习,全方位地感受对方领导班子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作风。县城学校派一出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列席各种会议,承担一定课务,履行校级领导的工作职责,全面参与学校的领导决策工作。取长补短,从理念上、方法上获得管理精髓。

(3)教师群体之间均衡发展——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县城以上骨干教师落实支教学校,或直接进校挂职上课,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参与定点学校的主要教研活动,与挂钩学校教师青蓝结对,指导结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科研等,自己也要上一节示范课,作一次专题讲座,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指导一次中心活动,从而展示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特色,带动挂钩学校骨干苗子共同发展。

(4)不同区域学生之间均衡发展——城乡学生手拉手。单纯的学科教育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重任,难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从现状看,县城学校平时比较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才能,而乡村学校由于物力和人力的限制及部分教师、家长思想观念的原因,学生活动的形式相对单调一些。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系列活动,尽量缩小城乡差异,让农村学生的潜能也以焕发、个性得以彰显、主体性得以张扬,促进城乡学生共同发展。

4、实施, 教育人才高地战略。名教师是教育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保证。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突出能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打造一支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贡献、有影响、有声望的教育专家队伍,建成一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能够挑起“学在城西”战略实施的大梁的优秀教师群体。要加强教师培养,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进工程”:一是“引进工程”,从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坚持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坚持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招调优秀教师;“促进工程”,作为“省课改实验基地”,大力开展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研究,交流评比等活动,探索富有特色的区域教育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成长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二是“先进工程”,每年评选“优秀教师”100名、“名师”300名,设立重奖制度奖励县中、县二中等高中学校高考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取得名师称号的教师将获得一定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对特别优秀且有突出贡献的名校长、名师政府要给予重奖。同时,充分发挥名师效应,组织名师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优质课巡回教学活动,将300名名师的优质公开课制成光碟,发放到全县中小学校,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策应名师工程效益,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从教育公用经费中统筹5%的资金,专项用于教师业务培训。

5、实施教育改革深化战略。通过强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教育平台。一是加强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实施名校长工程。逐步建立校长业绩和待遇挂钩的梯级管理制度,健全和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育系统干部人才有效流动。二是教师管理实行“五制”。即资格准入制、定期支教服务制、考核评估制、继续教育学分制和职称动态管理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传承文明、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三是教育行政管理日趋规范。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教学的政策法规,坚决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全面杜绝各级各类学校违规收费现象。让“学生在城西读书投资最少、效益最高、回报最大”成为全县内外群众的共识。此外,由于县城内高中、初中、小学均有多所,要在校与校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让每一个学校均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如此才不会固步自封,也就能促进城西教育整体的提高。

6、实施职业教育振兴战略。职业教育是城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教育名县,必须做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两驾马车”齐驱并进,推动我县教育发展。随着我市、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入入驻我县和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所需职业技术员工也急剧增多,这给我县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是高标准建设我县职业技术学校。我县职校刚搬新址,建为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契机。因此,要采取“政府送一程”的办法,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在资金上加以扶持,在办学上加以指导,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结合我县产业实际和企业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校就学会,到企业就能干,力争创办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二是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来我县创办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院),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引导企业自身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选派员工到职业院校培训,努力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花雕发展的良好局面。

7、实施民办学校扶持战略。近年来,我县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资办学,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当前,针对县内民办学校较多的特点,我县应挑选1两所重点予以扶持,帮助其塑造全省知名品牌民办学校,从而鼓励带动其他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时,也要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领题人:祝家炎、胡红英、黄统征

课题组成员:黄立新、李永芳、徐建华

2008年11月28日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ybg/34334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