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900字〗

摘要:苏南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地域优势。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大背景下,苏南高职教育必须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积极调整培养层次,合理设置专业,适度发展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采用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人才。同时,政府应充分发展主导作用,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

关键词:苏南;高职教育;区域经济;互动策略

苏南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在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新苏南发展模式”。进入新世纪,苏南地区要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形成优势、赢得主动,最重要、最可依赖的资源是人才资源。特别是当前抢抓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机遇,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国际制造业基地,更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前瞻性地构建苏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框架,推动苏南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及其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在江苏经济良好发展的大背景下,苏南地区经济走势强劲。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苏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34.08亿元,占江苏生产总值的62.1%,苏南地区整体已步人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苏南主要地区经济基本情况见表1。

1.地域优势的凸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内河、外海港口众多,苏南经济的发展与上海产业上的错位互补、资源上的互通共享、发展上的联动共赢是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国际;承接上海辐射,就是承接国际辐射。苏南地区通过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为载体,以节点城市特别是南京和扬州、镇江和扬州、江阴和靖江、苏州和南通、常州和泰州等城市间的跨江对接与合作为突破口,拓宽了其发展空间。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也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4年,沿江、通启、苏嘉杭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高速公路密度达到250KM/KM2,改善了苏南地区的陆路交通环境。苏通大桥、南京长江三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太仓港二期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实现。

2.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随着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主要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分布。以苏州为例,2004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2%:65.7%:32.1%。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层次显著提升,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23.75%,充分展现了高新技术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和需求多元化以及第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高新技术的异军突起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苏南地区已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2005年,苏州市以计算机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16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比重已超过30%,年均增长28%,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效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无锡大力发展电子通信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和加快了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成为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亮点。

(二)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才资源开发相匹配。人才资源的数量、素质结构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条件。高职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与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知识传播、知识物化的重要基地,贯穿区域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

1.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大量需求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增长中最快的部分就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制造业高技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的素质也将逐步提升,其中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制造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将是大量的。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人才需求与预测数据(图1)显示,企业不仅需要大量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同时还需要岗位针对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生产第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2.工业化进程需要学校提供技术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更需要学校主动参与到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中,发挥技术理论研究的优势,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服务区域经济是发展苏南高职教育的目标

1.区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特定区域在经济、科技、文化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上,往往会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点和个性。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世界各区域的可替代性增强,某一区域要想维持在国内或全球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并不断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其他区域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加强,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离不开具有区域特点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已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明显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

2.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要接受国家与区域的二级领导,从区域得到办学经费和资源,根据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设置专业,从区域得到绝大多数生源,毕业生大部分在本区域就业。所有这些,都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依托区域。高职教育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必须很好地满足区域需要,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化,可以说,区域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立身之本。

二、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动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

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和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有同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就是要求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相匹配。

调整高职教育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苏南地区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碰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积极调整高职教育的结构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高职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调整培养层次,合理设置专业,努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教育辐射作用,适应和促进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220.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