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反思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100字〗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实践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新课改要求教学必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即人们常说的“内因是关键”。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平等”意识。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反思研究者。

可见新课改中教师应由“播音员”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和参与研究者。学生的地位应由被动的“听众”,彻底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教学的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过程应由教师讲授说明的过程,彻底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使新课改中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出新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二、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最佳的思想氛围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他们的依赖性也很强,期待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政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讲课时文采飞扬、妙趣横生,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佩服、“欣赏”心理,进而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649.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