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超研究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3000字〗

[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MS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测量血管内径、收缩期最大流速、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数目。结果:50例中,内中膜增厚大于1.1mm者41例,有粥样斑块并引起不同程度狭窄者33例。股总动脉、动脉、足背动脉的内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或P<0.05),斑块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MS患者下肢动脉发生了程度不等的病变,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明确MS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MS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且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2]。那么MS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如何呢?目前国内尚少有相关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3~7],本研究应用彩超检查观察了MS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征,旨在探讨MS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血管损伤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MS的诊断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8],即基本要求: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背景人群,钳夹试验中葡萄糖摄取率下四分位数以下。尚有下列2个或更多成分:血压增高≥140/90mmHg;血浆甘油三酯增高≥1.7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降低,男性<0.9mmol/L(35mg/dl),女性<1.0mmol/L(39mg/dl);腹型(内脏)肥胖,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男性>0.90,女性>0.85和(或)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30kg/m2;尿微量白蛋白≥20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mg/g。

1.2临床资料MS组50例,为2004年1月~2005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0~86岁,平均66.4岁,均为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MS患者,其中49例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30例,为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排除了MS的健康志愿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9岁,平均63.7岁,均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

1.3检查方法

1.3.1仪器使用Philips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

1.3.2超声检查方法检查股总、股浅动脉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稍外展、外旋;检查动脉时患者取俯卧位,俯卧困难者可取仰卧位屈膝外旋或侧卧位;检查足背动脉时患者取坐位,足背尽量伸直。先于腹股沟内下方找髂外及股总动脉,然后沿下肢动脉走行自上而下轻轻滑动探头,纵行或横断面扫查,所有患者均行两侧对照。仔细观察血管内膜是否连续、光滑,斑块的数目、部位、形态、回声特点和附着情况,管腔是否狭窄,腔内血流是否充盈。并测量各动脉的管径(diameter,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alvelocity,Vmax)、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检查过程中适当调节增益、滤波等设置,取样容积不宜过大,且放在管腔中央,取样线与血管夹角<600。动脉斑块标准: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突出,厚度>1.2mm。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程序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文中数据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2结果

对照组二维超声图像显示管壁结构为内膜、中层、外层3层结构,内膜呈线状强回声,光滑连续性好,IMT<1mm,无斑块或少斑块;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频谱呈三相波形,在收缩期陡直正向血流之后为舒张早期反向血流,接着为舒张中期正向低幅血流,频带较窄,有频窗。MS组下肢动脉内膜普遍毛糙增厚,连续性差,局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斑块向管腔内突出,造成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狭窄处血流变细,呈五彩血流,频谱失去正常三相波形。50例中,内中膜增厚>1.1mm者41例,有粥样斑块并引起不同程度狭窄者33例。股总动脉、动脉、足背动脉的内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或P<0.05),斑块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各指标比较见表1~表3。表1MS组与对照组股总动脉超声特征比较

3讨论

MS是近年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相关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等,也称多代谢综合征、IR综合征或表2MS组与对照组动脉超声特征比较表3MS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超声特征比较Χ综合征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S有很高的发病率[9~11]。过去认为肥胖是MS的基础因素,而现在认识到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其根本原因[12]。

下肢动脉病变常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治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MS患者下肢各大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收缩期最大流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内中膜比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或P<0.05),斑块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这一结果表明,MS患者下肢动脉已发生程度不等的病变。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血管内膜增厚、流速减慢、内径狭窄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又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见MS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诸多因素于一身,下肢动脉出现病变有其疾病基础。中医认为过食和少动是MS发病的两大主因。食量过大,壅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多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碍的也是中焦气机;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防治代谢综合征下肢动脉病变应从源头抓起,坚持终身体育运动、合理膳食可能是预防MS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的中心环节,这与中医对MS的认识不谋而合。中医药防治MS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中医药治疗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以及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治未病等特色,中医药防治MS具有广阔的前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有助于对下肢动脉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下肢坏疽的发生,可大大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造影虽是“金标准”,但危险性高,属于有创检查,且患者特别是老年人难以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在短时间内对病变的范围、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作出明确的判断,为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利的依据。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lcyx/240050.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