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儿童癔症临床分析
目前有关儿童癔症的特点及临床特征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的癔症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1996年8月~2004年8月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收治的29例癔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癔症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7~14a,平均12±2.0a;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检查:5例脑电图轻度异常,2例脑电地形图轻度异常。共患抽动秽语综合症3例,其中共患多动症1例,品行障碍和病毒性脑炎各1例。
1.2方法
对29例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2结果
2.1起病形式和病程
急性起病27例,亚急性起病2例;病程1~20d,平均3.75±4.39d。
2.2发病诱因
被老师或家长训斥18例,挨打8例,亲人去世1例,原因不明2例。
2.3病前性格
内向12例,外向14例,中间型3例。
2.4临床特征
分离性癔症18例,其中:情感爆发18例,意识狭窄6例,昏睡2例,癔症性精神障碍5例,发作后部分遗忘4例,附体感4例;转换性癔症11例,其中:感觉障碍8例,头疼和头晕6例,胸闷和气短4例,腹痛3例,恶心呕吐1例,失明3例,失聪1例,运动障碍8例,抽搐样4例(为非节律性抽动,每天发作1~6次,持续时间10~40min,均在清醒时发作),两下肢无力1例。
2.5疗效
住院4~72d,平均36±18d;痊愈28例,好转1例。
3讨论
本组儿童癔症发作男孩多于女孩,可能与在7~14a期间男孩比女孩更调皮,更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有关,这一点与成年的癔症有明显差异,成年癔症以女性患者多见。本研究显示:儿童癔症的发病以7~14a学龄儿童为主[1]。学龄儿童具有天真幼稚,情绪不稳,反复无常,易受暗示等特点,如果过分骄纵,易养成自我为中心,受不了挫折和委屈,当出现精神应激时,易引起癔病发作,并通过引起周围人的关注而获益。
本研究发现:5例患儿脑电图异常,2例脑电地形图异常,7例共患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品行障碍和病毒性脑炎。提示癔病的发作至少部分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脑器质性损害弱化了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不能理智的处理精神刺激,易导致癔症的发生。这与张玉芹[2]的报导相一致。
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如果有明确的器质性基础,如脑外伤、多发性硬化,即使出现癔症症状,也不诊断为癔症;在无明确器质性癔症基础上才做此诊断。但许多癔症有轻微的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且很难定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因此,很难给这一个损害做什么诊断,只有按症状诊断。本组大多为急性起病,平均<4d。这与成人的癔症特点相似,即急性起病,病程短。儿童癔症的诱因主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其次是挨打。故老师和家长既要尽职尽责教育,又要把握好孩子的承受能力,避免训斥过度而导致癔症发作。癔症儿童性格的内向和外向人数相当(12/14),提示按内、外向分类对癔症诊断有重要价值。如情感强烈而趋于极端性,富有幻想,自我中心,具有表演性和易暗示性等,是儿童的易患素质。
29例癔症患儿中,情感爆发高达62%,躯体症状仅38%,这可能与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尚未成熟,易被压抑情感脱抑制有关。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lcyx/240078.html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