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方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刺激组和TNF?α+姜黄素组.先用TNF?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0.5h,再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6.25,12.5,25,50和100mg/L)共同孵育1h与单纯TNF?α刺激作对照,采用MTT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及其上清液中MC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经TNF?α刺激0.5h后,其MCP?1表达为159.37±4.47,与对照组94.13±6.07相比明显增强(P<0.01);再与不同浓度姜黄素共同孵育1h后,MCP?1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37.63±4.50,121.72±1.96,116.08±3.93和101.62±4.12,与单纯给予TNF?α刺激相比明显减弱(P<0.01),且随着浓度升高有递增的趋势.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0引言
研究表明,单核细胞的趋化主要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来实现,多种物质及细胞因子都可以诱导MCP?1的表达[1].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诱导内皮细胞而产生MCP?1,吸引单核细胞迁入动脉内膜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姜黄的有效成分姜黄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的抑制作用等方面[2-3],而对血管内皮细胞中MCP?1表达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在离体状态下以肿瘤坏死因子?α为诱导因子,观察姜黄素对MCP?1的影响,旨在进一步阐明其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新生儿脐带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提供;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as公司);M199培养基、胰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公司);姜黄素,TNF?α(美国Sigma公司);噻唑蓝(北京华美公司);兔抗人MCP?1mAb,ELISA试剂盒(北京中山试剂公司);Ⅷ因子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RT?PCR试剂盒(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PCR所用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1.2方法
1.2.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培养及鉴定无菌条件下,取正常妊娠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脐带约30cm,用PBS反复冲洗脐静脉至无血水流出,止血钳夹住脐带一端,注入0.4g/LⅠ型胶原酶10mL后夹住另一端,在50mL/LCO2孵育箱中消化30min后收集消化液,1000r/min离心8min后收集细胞,加入含80g/L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液,接种于25mL培养瓶中,在37℃,50mL/LCO2孵育箱中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用1.0g/L胰蛋白酶和0.16g/L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液消化传代,实验采用第3代细胞,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3]检测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1.2.2噻唑蓝(MTT)法观察姜黄素对内皮细胞的作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密度为1.0×104/L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100μL细胞悬液,当细胞贴壁后进行药物干预并在37℃,50mL/LCO2孵箱中继续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M199培养液;TNF?α刺激组:M199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的TNF?α;TNF?α+姜黄素刺激组:先加入浓度为10μg/L的TNF?α孵育细胞0.5h,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6.25,12.5,25,50和100mg/L的姜黄素,各组均在37℃条件下孵育1h,每组设4个复孔.实验终止前每孔加入MTT10μL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吸弃培养液,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100μL,振荡10min,置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570nm波长处的A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公式:细胞生长抑制率(%)=(1-试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
1.2.3姜黄素对内皮细胞中MCP?1表达的影响
1.2.3.1ELISA法检测实验分组同1.2.3主要步骤:在含有兔抗人MCP?1mAb包被的酶标板上,分别加入MCP?1500,250,125,62.5,31.25,15.62,7.81和0ng/L标准品和1∶4稀释的待测细胞上清液各0.1mL,37℃孵育1h;洗板后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工作液,37℃孵育1h;清洗后加入邻苯二胺底物液0.1mL,置暗处反应10min,每孔加入终止液0.05mL终止显色反应.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492nm波长处测各孔A值,每组6个样本,每个样本均设定复孔.
1.2.3.2半定量RT?PCR检测实验分组同1.2.3.按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MCP?1基因引物:上游5′CTCATAGCAGCCACCTTCAT3′(20bp),下游5′TCACAGCTTCTTTGGGACAC3′(20bp);β?αctin引物:上游5′gggACCTgACTAACTACCTC3′,下游5′CAgTgATCTCCTTCTgCATC3′;PCR扩增条件:94℃温育2min,94℃变性45s,57℃复性45s,72℃延伸1min,共35个循环,末次循环72℃延伸10min.反应结束后15g/L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测灰度值.用目的基因与β?actin基因扩增片段的灰度值之比计算表达水平.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处理,采用LSD法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UVEC的鉴定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大部分贴壁,呈单层扁平梭形相互嵌合或多角形细胞集落,排列呈“铺路石”样(图1A).经SP染色法后镜下可见细胞胞质丰富,并呈棕黄色染色颗粒,为阳性反应,证实细胞来源于HUVEC细胞(图1B).
A:倒置显微镜下×100;B:倒置显微镜下经Ⅷ因子染色×20.
图1原代培养的HUVEC细胞及鉴定(略)
2.2黄素对TNF?α损伤后内皮细胞的影响MTT检测显示,TNF?α刺激组中细胞的抑制率为(31.9±2.8)%,明显高于对照组(16±1.0)%,(P<0.05);TNF?α+姜黄素(12.5,25,50和100mg/L)各浓度组抑制率分别为(25.9±1.5)%,(21±0.6)%,(17.5±1.3)%和(9.6±0.6)%,与TNF?α刺激组相比较内皮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P<0.01).
2.3姜黄素对TNF?α损伤状态下内皮细胞MCP?1表达的影响
2.3.1姜黄素对MC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经TNF?α刺激0.5h后与对照组(94.13±6.07)相比,MCP?1表达明显增加(159.37±4.47,P<0.01);HUVEC细胞先经TNF?α刺激后再加入12.5,25,50和100mg/L不同浓度姜黄素继续作用1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可明显抑制TNF?α介导的MCP?1表达(137.63±4.50,121.72±1.96,116.08±3.93,101.62±4.12,P<0.01)且呈现出浓度依赖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浓度时仍明显增高,说明姜黄素有部分逆转TNF?α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2.3.2黄素对MCP?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HUVEC细胞经不同浓度姜黄素和TNF?α分别干预后β?actin基因的表达产物几乎保持不变,但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在TNF?α组中明显增多,在姜黄素组中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少(图2).计算结果显示,TNF?α刺激组(0.493±0.021)与对照组(0.197±0.009)相比较MCP?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TNF?α+姜黄素(12.5,25,50和100mg/L)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MCP?1表达水平虽仍有升高,但较TNF?α刺激组明显降低(0.349±0.019,0.342±0.007,0.298±0.029,0.249±0.001,P<0.05).
M:markerDL2000;1:对照组;2:TNF?α刺激组;3~7:依次为姜黄素6.25,12.5,25,50和100mg/L不同浓度组.
图2各组MCP?1mRNA表达RT?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略)
3讨论
姜黄素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本实验以内皮细胞损伤为基础,从MCP?1的角度,在分子水平继续探讨姜黄素保护内皮细胞的机制[4].MCP?1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因子TNF?α作用下可诱导其表达[5],MCP?1表达升高后可引起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6],不仅能够促进单核细胞在粥样斑块处的浸润,而且能促进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8].目前,可抑制细胞中MCP?1高表达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噻唑烷二酮衍生物、二甲双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9],而传统中药姜黄素与它们相比则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的优点.
本实验结果显示,常规培养的HUVEC细胞能分泌少量MCP?1,在TNF?α(10μg/L)刺激后,MCP?1分泌显著增加(31.9±2.8)%,与文献报道一致[7-8],当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损伤细胞后,与TNF?α刺激组相比能明显下调MCP?1mRNA的水平(P<0.05);同时ELISA法也显示,当姜黄素浓度达到100mg/L时,MCP?1蛋白表达为101.62±4.12,与TNF?α刺激组159.37±4.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这种保护作用逐渐增强.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MCP?1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姜黄素抑制MCP?1的部分机制是从MCP?1转录水平上实现的,姜黄素所致的MCP?1mRNA表达下调可减少TNF?α对HUVEC细胞造成的损伤.核转录因子?kB(NF?kB)可能是介导MCP?1表达和产生的最重要核转录因子,MCP?1表达增加常与NF?κB的活化相关[10].而姜黄素是否也通过直接或间接阻断NF?kB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其活化,进一步减少MCP?1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lcyx/230022.html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