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34例患者采用颈椎牵引、电针治疗。[结果]痊愈62例,占46.2%;显效21例,占15.7%;好转36例,占26.9%;无效15例,占11.2%,总有效率为88.8%。[结论]电针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自2001年8月-2005年12月期间,采用电针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4例患者,男50例,女8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0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d,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项肩臂疼痛和患肢放射性疼痛及上肢麻木等症状,每个患者经X线或CT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
2治疗方法
2.1颈椎牵引采用JKF-IIIA型脊柱牵引康复床,卧位牵引,双脚固定,颈部垫高约5~10cm枕头,牵引力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一般100~200kg,每次牵引20min,隔天1次。
2.2电针治疗取穴:主穴,C3~C7夹脊穴;配穴,根据中医辨证及其临床症状:上肢麻木,放射痛配患侧肩髃,曲池;拇、食、中指麻木配合谷、列缺;小指、无名指麻木配后溪、中渚。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35×40mm毫针,颈夹脊穴针尖朝向颈椎两棘突之间快速刺入1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传向脊背及手臂。肩髃、曲池等配穴均按常规取穴刺入,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取颈夹脊穴及配穴3~4对穴位接G680-II型电针仪20min,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隔天1次。以上治疗均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0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原有各型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本组134例患者中,痊愈62例,占46.2%;显效21例,占15.7%;好转36例,占26.9%;无效15例,占11.2%,总有效率为88.8%。
4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经络瘀滞,即所谓“气不通则痛”,“血不通则木”。根据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针刺颈椎病变处的夹脊穴配合手三阴经的肩髃、曲池、合谷、后溪、中渚、列缺等穴,能够起到疏通经脉,散风祛寒,利湿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在颈椎骨质增生基础上颈部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颈椎失稳,关节功能紊乱,局部软组织发炎,水肿,痉挛等压迫相应神经根所致。牵引[2]能增大椎间孔,松懈颈项部肌肉痉挛,调整和恢复错位的小关节,并牵开嵌顿的关节囊,对受压神经根有松懈减压作用,从而使局部炎症消散,水肿吸收,粘连松懈,达到治疗目的。电针能起到镇痛、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作用。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lcyx/230052.html
上一篇:针刺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肾炎2号防治IgA肾病大鼠的实验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